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平台

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钢研纳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小九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24 20:00:26
详细介绍

  检验测试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对检验检测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测试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全方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测试服务供给能力,关键领域认证认可检验测试技术实现安全可控”“加快建设现代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产品质量发展要求的提高,各行业对检验测试的需求逐步扩大,带动我国检验测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检验检测统计调查结果,我国检验检验测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测试机构52769家,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业人员154.16万人,同比增长2.07%;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2022 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 7088家,同比增长0.95%,营业收入达到 3364.31亿元,同比增长 4.21%,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 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 78.68%,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比增幅显著高于数量占比增幅,行业集中度持续加强。在市场化竞争背景下,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将加速出清或被兼并收购,规模体量较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望获得进一步发展。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检测分析仪器行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我国高端制造的咽喉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部委印发实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检测技术与制造过程深度结合,促进检测装备创新迭代提升”等要求。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检测分析仪器行业已形成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行业成长迅速。但目前行业仍呈现“规模小、专业分散、基础弱”的特点,在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知名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检测仪器的中高端市场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分析测试仪器制造商目前主要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和特色资源进行自主研制,国产检测分析仪器在工业、环境、食品、实验研究中得到应用推广,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减少了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依赖。

  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或产品包括第三方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能力验证服务、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以及其他检测延伸服务。公司的服务和产品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有色、机械、航空航天、高铁、核电、汽车、新材料、环境、食品、石化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服务或产品包括第三方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能力验证服务、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及其他检测延伸服务。

  第三方检测服务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或者样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或检测结果,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达到政府、行业和用户要求的质量、安全、性能及法规等方面的标准。公司拥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无损实验室、校准实验室、腐蚀检测实验室等,覆盖物理检测、失效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无损检测、工程检测、腐蚀检测、校准、质检评审等众多检测服务领域。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公司的检测服务以单项检测、单笔业务为主正逐步向技术门槛更高的材料评价方向发展,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行业重大需求提供综合性检测与评价服务。

  检测分析仪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监测、分析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其在各个行业中应用广泛,有效地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各生产工艺流程或研发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实现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公司检测分析仪器主要为材料测试表征类仪器,可分为直读光谱仪、气体元素分析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ICP 光谱仪、ICP-MS 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材料试验机及无损探伤设备八大类,产品类型丰富,目前共有60多种产品型号,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有色、机械、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汽车、新材料、环境、食品、石化等领域。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是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特性的物质,已经确定了一个或多个特性值,作为分析测量行业中的标尺,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保障测试结果可靠和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标准物质行业属于计量检测行业的上游,具有高资质及高技术双重特征,标准物质是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生物等专业领域统一量值、开展量值传递溯源的重要载体。公司是工信部批准的冶金和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为国内冶金类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最大的研制和销售企业之一,在国内外拥有很好的声誉。公司自成立以来研制了纯铁、铸铁、碳素钢、精密合金、高温合金、铁合金、高温合金痕量元素、食品、土壤、生物成分分析等检测用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共有千余种,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有色、黑色金属、冶金原辅料、地质矿产、建材、化工产品、煤炭、食品、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即实验室)的能力。一般来说,用于评价实验室具有特定检测、校准和检验能力的实验室比对,可以通称为“实验室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活动的组织形式通常包括能力验证计划和测量审核活动,测量审核活动实为一对一的能力验证计划。能力验证已成为检测、校准和检验领域实验室规范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认可机构将能力验证作为支持评价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工具。

  目前,能力验证服务主要由子公司中实国金提供,中实国金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从事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技术服务机构。中实国金开展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可作为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评审机构监督确认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结果也可得到国际相关认可机构的广泛承认。该服务主要面向市场监督系统、实验室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质检院、企业等。每年中实国金对外提供600余项能力验证和约500项测量审核。

  公司提供与腐蚀检测技术相关的腐蚀防护工程及产品,由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纳克承担。通过防止或减缓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在其界面上发生物理、化学和(或)生物反应而发生的材料破坏现象,是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的主要涉及工作场景。青岛纳克研究开发的海洋环境和土壤环境阴极保护技术及产品、腐蚀评估分析技术、腐蚀监检测技术及产品、杂散电流治理防护技术及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港工码头、船舶平台、埋地管线及能源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冶金等多个领域的腐蚀防护。

  公司开展的其他与检测相关的业务,包括仪器备件的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为冶金行业无损检测人员提供的技术培训服务、仪器的售后维修服务等。

  1、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务:公司一般是接受客户委托后,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将检测任务分配至各实验室,由各实验室出具检测数据。公司汇总数据后统一出具正式报告或提供检测结果。

  2、检测分析仪器业务:公司总体上按照“以销定产,保持合理库存”的原则进行生产,快速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保证供货的及时性,调节公司生产节奏,同时避免订单量突然增加形成的生产压力。

  3、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业务: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提前生产,通常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产品。

  4、能力验证服务业务:相关子公司中实国金每年根据发展规划及市场需求,独立设计能力验证项目并对外发布,相关实验室按需选取项目后参加能力验证。

  总体而言,公司的服务或产品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具体做法为: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服务或产品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综合生产成本,同时兼顾考虑市场环境、工序状况、技术附加值、品牌附加值等因素确定一定比例的利润率,以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产品最终的销售价格。

  在检测服务业务方面,对于年交易金额较大的客户,公司与其签订框架协议,按实际发生的业务委托量与客户进行结算;对于年交易金额较小的客户,公司一般实行先收款后服务的结算政策。在检测分析仪器业务方面,公司通常在发货前收取一定比例的款项。在标准物质业务方面,公司一般先收款后发货,针对部分长期合作的客户,采用定期结算的方式。

  公司的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专注于金属材料检测,保持金属材料检测的权威性,并不断向国民经济的各领域渗透发展,下游应用领域既包括钢铁、冶金、有色、机械等传统行业,也包括航空航天、高铁、汽车、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同时向环境、食品、石化等领域延伸。公司持续推进检测板块的全国布局,随着成都、昆山、青岛等地实验室的达产达效,以及沈阳、德阳、西安、株洲、涿州等地实验室建设与运营,预期会对检测业务业绩产生持续的推动。另外,业绩驱动还来自于不断提升的公司主营服务或产品技术水平,并保持技术领先性与创新性。

  公司以金属材料检测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及其延伸服务,并涉及检测分析仪器与检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涉足检测业务产业链体系的上游和中游。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可形成以检测技术为平台、各检测相关业务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满足公司客户多种检测业务需求,降低其多重选择的管理成本与沟通成本,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从萌芽到现在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为了推动国内产业,我国政府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开始着手在各行业推动成立了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进入21世纪,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外资检测机构的冲击以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强大检验测试市场需求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我国检测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实施,我国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兴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不断涌现,渗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检测行业则会持续面临新需求。

  在检测业务产业链体系中,检测分析仪器的制造是检测及其延伸服务的上游,是检测业务产业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推动检测服务质量的提高。检测分析仪器在各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检验检疫、商检、贸易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分析仪器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创新、制造和应用水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检测仪器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三方检测业务与下业的经济景气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检测产品种类单一、服务行业集中的检测机构易受到相关行业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而跨行业并拥有众多服务领域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分散能力,受到单一行业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检测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公司主要从事金属材料检测,应用行业较广泛,涉及钢铁、冶金、有色、机械、航空航天、高铁、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环境等较多的行业,整体的周期性不明显。

  公司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公司拥有“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等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金属新材料检测与表征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业(特殊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国际互认度高。公司拥有CMA、CNAS、NADCAP等众多资质认证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Rolls-Royce、Honeywell、Ford等众多知名公司的供应商认证。

  公司还是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金属子平台的牵头单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新材料领域平台成员单位、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技术支撑单位、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核心成员等。

  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地位。在第三方检测服务领域,公司为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及无损检测分会秘书处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发起单位与副理事长单位、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发起单位、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理事单位等;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公司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单位等;在能力验证服务领域,公司为CNAS实验室专门委员会能力验证专业委员会秘书处、CUPT能力验证联盟理事长单位等。同时,在标准领域,公司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公司在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公司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验测试的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公司拥有“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等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金属新材料检测与表征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业(特殊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22年,公司获批筹建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023年子公司江苏纳克中标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获批江苏省院士工作站。

  公司自成立以来搭建了独特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围绕重点材料的检测表征方法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首创性的仪器产品,引领国内金属检测和检测分析仪器的技术进步与创新。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原位统计映射表征技术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科创中国先导技术。2023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400、场发射扫描电镜 FE-1050、米级大尺寸材料/构件偏析度分析仪OPA-300等新产品均实现了客户现场实际应用。2023年公司授权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布标准42项,其中牵头制/修订22项。

  多年来,公司一直重视发现、培养、集聚科研人才,拥有科研人才的培养、成长、历练的科研和实践环境,现已形成一支以首席科学家王海舟院士为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拥有博士研究生34人、硕士研究生300人,本科624人。

  2023年,在公司董事会、经理班子的带领下,钢研纳克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履职尽责,按照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围绕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精益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953.2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45%;实现营业利润10,413.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3%;实现利润总额10,410.0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69.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1%;基本每股收益为0.335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5%。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7,914.35万元,同比增长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05,235.76万元,同比增长11.4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2.75元,同比下降25.81%,下降主要系2023年公司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所致。

  报告期内,第三方检测服务板块持续优化区域布局,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选材用材,在航空和核电等核心领域,提供高端金属材料测试与表征的解决方案,公司检测业务的技术能力、设备能力、服务能力和品牌形象持续得到提升。2023年,检测板块全国布局持续推进,江苏纳克举行开业庆典,沈阳纳克实验室装修及设备采购基本完成,成都纳克德阳、西安、株洲3个分公司基本都完成实验室装修改造工作,钢研纳克涿州分公司完成主要设备的合同签订。青岛纳克平度实验室项目已投产运营,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开展了多轮CMA和CNAS扩项任务。

  报告期内,分析仪器板块搬迁顺利,基础检测仪器销量有进一步提升,高端科学仪器取得新的突破。仪器生产板块顺利从北京搬迁到江苏昆山,搬迁期间仪器产、供、销系统平稳过渡,搬迁后仪器交货期整体压缩了 20%。基础检测仪器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直读光谱仪、气体元素分析仪、ICP光谱仪销售台数均创历年最高水平。 2023年,公司火花直读光谱仪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市场表现,申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目前已通过遴选认定。公司新推出的多款高端科学仪器,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PlasmaMS 400、场发射显微电镜 FE-1050、米级大尺寸材料/构件偏析度分析仪OPA-300等新产品,均实现了客户现场实际应用,后续将持续获取用户反馈,不断迭代升级。

  报告期内,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板块不断丰富各领域产品种类,涵盖冶金材料行业,以及食品、环境等新领域产品,其中多数产品已获得国家标准物质编号。

  报告期内,腐蚀防护业务板块完成格尔木盐湖水及南沙岛礁的试验场站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内全海域实海材料腐蚀试验体系;腐蚀防护技术应用由传统工程类业务向技术服务类等高附加值项目转型,形成了杂散电流防护、海工装备腐蚀防护等多个特色一体化解决方案;海洋平台、核电阴极保护业务取得市场突破;以高温合金、环境可靠性、涂层检测业务为特色的检测实验室投产运营。

  报告期内,能力验证业务持续深耕冶金、矿产资源、原辅料等优势领域;积极研究高分子领域能力验证新技术,扎实拓展业务范围;推出食品领域、环境领域、化工产品、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新服务;跟进社会热点,关注3D打印材料和新产品新应用,为质量提升的新需求提供快速响应。

  报告期内,无损检测业务研制的NCS-PAUT65棒材相控阵检测设备、NCS-PAUT350大棒超声C扫描设备,成功实现销售并通过客户验收;针对风电齿轮等材料的渗碳层微磁检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并成功实现销售。

  报告期内,校准业务围绕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作开展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方法研究,重点关注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环节智能化,嵌入式,在线装备的方法的研究,提升计量能力。持续完善区域布局,提升校准业务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CNAS评审工作,顺利取得包含力学、温度、化学、热学、电磁等领域标准的校准资质,进一步扩展校准业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检验认证业务依靠权威的资质和全面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专业检验服务,推进能源化工行业供应商认证服务工作,保障我国重要能源工程项目的供应资源安全。

  2023年上半年,仪器生产板块顺利从北京搬迁到江苏昆山,搬迁期间仪器产、供、销系统平稳过渡,仪器按期交货。2023年,江苏纳克中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项目,获批建设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昆山市航空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昆山市新材料高端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年,成都纳克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德阳、西安、株洲3个分公司建设进展顺利,基本都完成了实验室装修改造工作。青岛纳克平度实验室项目已投产运营,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23年开展了多轮CMA和CNAS扩项任务。

  2023年,公司授权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布标准42项,其中牵头制/修订22项。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原位统计映射表征技术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科创中国先导技术。稀土金属全自动分析仪系统获得中国稀土000831)学会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相关技术委员会获批,钢研纳克成为全国双碳计量技术委员钢铁计量分技术委员秘书处单位。

  2023年,基础检测仪器质量和销量持续提升。公司生产的基础检测仪器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国内行业前列,质量销量持续提升,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直读光谱仪、气体元素分析仪、ICP光谱仪销售台数均创历年最高水平。高端科学仪器开发与推广成效显著。2023年,公司稳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不断推出高端精密仪器,助力核心业务的转型。聚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扫描电镜、波长色散X 荧光光谱仪、米级大尺寸材料/构件偏析度分析仪等高端分析测试仪器,加快研发与市场拓展速度,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迭代升级。2023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400、场发射扫描电镜 FE-1050、米级大尺寸材料/构件偏析度分析仪OPA-300等新产品均实现了客户现场实际应用。

  2023年,探索多样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发布揭榜任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项目,覆盖了材料高通量原位统计映射表征逆向设计领域、检测表征关键技术创新领域、高端仪器原创技术领域等10个重点方向,并对揭榜员工实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加强科技创新激励保障。以精准化考核促进投入产出效能提升,2023年进行了IPD产品开发模式的应用,组建跨部门团队,通过产品开发流程中六个相关技术评审活动(TR)对产品研发质量进行把控与管理,明确提出了现有产品的发展方向。

  2023年,公司全面落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最新要求,制修订了《独立董事制度》等6项公司治理制度。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2023年,公司共披露定期公告和临时性公告116项,组织机构调研7场,互动易平台回复148条。召开年度业绩说明会,及时回应投资者诉求。公司最近连续两年信息披露被深交所评为等级“A”。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钢研纳克以“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者”为发展愿景,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材料产业发展,服务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测试评价技术为核心,为材料全产业链提供质量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方案,为国家、行业、客户的发展赋能,为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重点研究产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态势,抓住市场变化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有利时机,建立多维市场开发体系,拓展稳健的增长空间。加强品牌建设,体系化进行品牌宣传。发挥国家级平台的影响力,建设好各类平台资源,提高行业地位。通过牵头标准制定、组织学术会议、开展法规政策解读和新标准宣贯等活动,构建中国最专业、最权威的材料测试评价服务平台;以客户为中心,深挖产业需求,融入产业链发展。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的材料质量专业化解决方案,稳步拓展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深入开展精益管理工作,使精益行为融入企业文化中;强化全要素的成本构成分析,加大全链条、全流程的降本力度。强化大宗物资的战略性集中采购,实现单位采购成本进一步下降。做好应收账款管理。进一步强化存货的管理,减少库存总量。提高单位人工绩效,全员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深挖狠抓科学管理,夯实稳固的发展基础。

  持续推进业财融合,探索财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成与一流科技公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现金流管控,细化资金计划管理,合理做好投资、运营的资金匹配。强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综合大后台、经营分析平台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统一集中管理,创造数据价值。研究建设智慧实验室和智慧工厂,推进建立集团化管控治理体系,实现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的战略协同,提升组织整体竞争力。

  全面推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理念和流程的落地实施,缩短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认可周期。以材料合格评定为牵引,带动测试、标准(含标准物质)、校准、仪器、认证等业务协同创新;通过客户需求的精准研究和系统管理,全面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践行正向研发,提升现有仪器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全球视野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高端测试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坚持中长期战略导向,突出核心能力提升,持续构建和强化企业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坚持人员规模调控和人力资源补给平衡,加大对市场化新生求职者招揽和引才力度,培养造就规模适中、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年轻有活力的人力资源队伍,确保企业蓬勃发展,事业传承有序。系统提升公司各级经理层的领导力,更好地领导和管理团队达成公司的愿景目标。

  良好的公司品牌和社会公信力是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生存的根本,是业务扩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品牌和社会公信力的维护,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不断提高自身检测技术水平,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客观、有效,从而保证检测报告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然而,一旦发生影响公司品牌和社会公信力的不利事件,将导致公司多年培育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客户流失,影响公司的业务开展和经营业绩,严重情况下,还将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知名大型检测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合资以及兼并收购等方式进入我国检测市场,凭借多年的运作经验及技术优势,力争在我国巨大的市场中抢占份额,对国内检验测试的机构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国内检测分析仪器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单一细分市场规模较小,以小型企业分散化生产经营为主,国产仪器企业在与国外厂商的市场竞争中低价竞争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率情况。尽管公司在行业地位、品牌声誉、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如未来不能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巩固发展自己的市场地位,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的核心技术来源于研发团队的整体努力,不依赖于个别核心技术人员,但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的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公司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核心技术失密,将会对公司的研发和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导向,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的新趋势,出现技术研发偏离市场需求,或技术无法持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的情形,则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将可能被削弱,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在充分考虑包括市场潜力、自身管理能力等因素后确定的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生产、销售与服务、技术研发能力,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募投项目完成后,公司的生产规模、资产规模大幅上升,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将会增加公司的管理难度。如果公司的管理制度、运营机制及人力资源跟不上资产规模及业务规模扩张的要求,将会降低公司的运行效率,导致公司未来盈利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此相适应,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随着募集资金的到位和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总体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要求公司在战略投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募集资金管理等方面必须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加强战略方针的执行力度。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可能阻碍公司业务的正常推进或错失发展机遇,从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型企业,聚焦于国家和行业重大技术及仪器装备创新发展,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公司对研发的持续高强度投入,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持续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创新性。但如果公司研发进展不顺利,或技术研发成果未能立刻实现产业化,或未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主要为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收到的款项,该行为促进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科研创新,并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具有承担国家课题的研发能力,未来仍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课题申请。如若未来国家有关政策发生变化,公司继续取得课题相关的政府补助具有不确定性,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各同行公司争相抓住市场变化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有利时机,市场竞争形势将更加激烈,将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妥善制定应对措施,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共探出行产业变革新路径:Al大模型赋能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5~10年自动驾驶将起主导作用

  苹果公布2023财年供应链名单:中国厂商“十进八出” 相关公司回应来了

  美国被曝正起草可能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外交部回应

  已有2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73亿股,占流通A股73.3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52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27.6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339.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89%,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7.4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329.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86%,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7.4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产品咨询

推荐产品

备案号:沪ICP备19021460号-5